一文看懂BRC-20

近期最流行什么?是什么造成了GAS大爆炸?是什么让其他区块链金融赛道黯淡失色?那就是BRC-20代币标准。

根据BRC-20.io统计,截至5 月 10 日一共铸造了一万四千多种BRC-20代币,总市值七亿多美元。这究竟是什么玩意儿,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吸引这么大体量的用户涌入?接下来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

什么是BRC-20代币?

这里需要先引出前一段时间流行的Ordinals协议的概念,即给每个最小的比特币可发送交易单位Satoshi排序,加之升级script-path spend scripts脚本来赋予比特币交易本身附带数据的能力,从而获得非同质化的属性。

BRC -20代币标准就是基于Ordinals协议创建的,用户可以在BTC区块链上以铭文inscription的方式来铭刻代币信息,实现代币存储与转移。该概念由分析师Domodata提出,命名参考了ERC-20。

简单来说,BRC-20代币标准可以创造出BTC链上的非同质化代币,它本身并没有更多意义。

BRC-20代币的发展

最先由Domo提出来的BRC-20代币$Ordi身披一身的光环,不仅顶着象征ordinals的名字,更是BRC-20编号#1的代币,目前单价已经涨到$30左右;新概念一经点燃,便引来了众多发币人想从中分一杯羹,很多在以太链上火过的项目都迅速被搬进BRC-20,以一种meme的web3精神在这片旷野上野蛮生长,其中包括以ordinals后四位字母命名的$nals、Web3万能的$pepe、以创作者名字命名的$domo等,还有包括例如moon、punk、sato等元素命名的代币都加入了战斗,BTC 交易费用激增。

BRC-20与ERC-20的对比

有的零域读者就要问了,诶?那这个非同质化的概念,不就是没有图片的NFT吗?对,其实是可以这样理解的。那以太链上不是大把大把的NFT和代币,为什么BRC-20就突然火了?

其一的原因在于,比特币铭文完全存储于比特币链上,将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的概念再一次放大;而以太坊中的NFT代币标准是通过为每个 NFT 赋予Token ID 来表征唯一性,无论是中心化存储还是在ipfs或者arweave中去中心化存储,元数据顶多也只是一个链接,只能通过智能合约来约束。

其二的原因还是在于新概念的出炉带来了许多新的叙事空间,在熊市中沉寂已久的猎人们早已蠢蠢欲动,抓住机会一拥而上,FOMO情绪顺势而起。

不过说到底,BRC-20代币在比特币铭文里存储的是JSON代码数据,目前仅有部署、铸造和转帐三种功能,并不具备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功能。新的概念自然带来了机遇,但也一样充斥着风险,一个概念能火多久的根本还是在于概念是否有可拓展性与可持续赋能的空间,曾经玩NFT被割至少还能拿到一张图片,但BRC-20这边大多都是三无产品,毕竟这个圈子从来不缺动人的故事和挥舞的镰刀,零域读者们还是要擦亮眼睛。

/声明:本文仅用于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严格遵守所有地区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非法金融行为。本站点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等,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